同行1800多公里,跟着货车司机跑长途(人民眼·货车司机
图①:山西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兴荣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货车整装待发。资料图片 图②:司机王勇平驾驶货车行驶在
人才是第一资源,深圳成为人才集聚“强磁场”的背后,离不开企业在引才用才等方面发挥的主体作用。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,记者从比亚迪了解到,2023年其校招总人数达3.18万人,其中硕博占比超61%以上,且新入职的应届生中,有80.8%的人员将会进入研发领域。
四大产业布局 企业与毕业生实现“双向奔赴”
新赛道的蓬勃发展对应届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。据猎聘发布的《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》显示,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,创历史新高。应届生职位增长最快的六大新赛道包括AI大模型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网络/信息安全、生物技术,其中,新能源汽车硕士应届生需求增长最高,同比超150%。
(资料图)
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,也是引才用才的重要主体。
从比亚迪自身来看,其2022年财报披露,公司已拥有超6.9万名研发工程师,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、授权专利超2.8万项,每天专利申请19件、专利授权15件,获得专利金奖4项,以技术实力引领科技创新。2022年,比亚迪研发投入总额为人民币202.23亿元,占营业收入比例4.77%。
此外,比亚迪在汽车、轨道交通、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布局之下,对人才的渴求度也极高。其此次校招中呈现的招聘人数多、就业范围广、人才质量高,也体现比亚迪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助力毕业生们“能就业 就好业”,而随着新一批研发人员的加入,将为比亚迪的研发实力注入新动能。
从数据上看,比亚迪今年校招的岗位遍布37个城市,招聘专业覆盖50个类别。其中包含机械类、电气类、电子信息类、自动化类、计算机类、力学类、交通运输类、化学类、材料类、工业工程类、物理学类、土木类、仪器类、统计学类、数学类、能源动力类、物流管理与工程类、安全科学与工程类、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等等专业。
打造“人才鱼池” 助力企业创新动力源源不绝
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众所周知,比亚迪打造的“技术鱼池”造就了其不可比拟的发展“护城河”,此次吸引的超3万名应届生,在比亚迪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研发支持体系之下,或将再造一个“人才鱼池”。
“搭好台才能唱好戏”,在应届生培养方面,自1998年以来,比亚迪便打造了其传统人才培养项目“明日之量.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”,在为期100天的训练营中,以高管引路、大咖分享、师徒辅导、线上学习、文化活动、岗位实践等方式,助力其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。
在博士后培养领域,2022年,比亚迪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是国家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,从此大规模开展博士后人才培养,已在深圳、重庆两地设立两个创新实践基地、三个工作站,在站人数逐年翻倍;目前,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清华大学三所学校,建立14个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;此外,还与清华大学、中南大学、长安大学、吉林大学、西安交大、哈工大等40余所高校搭建合作,跨界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生。
高校院所与企业“联姻”,不仅能够推动科研资源、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,还能全面支持人才创新和新技术落地,实现产业化。人才“第一资源”有了保障,创新“第一动力”才会源源不绝。
(比亚迪供图)
(原标题《深圳凸显人才“强磁力”,3.18万名应届生入职比亚迪》)
(作者: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)
标签:
图①:山西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兴荣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货车整装待发。资料图片 图②:司机王勇平驾驶货车行驶在
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,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。科技创新,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前进道路上嘹亮的号角。在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
游客在银川市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观看花灯展(2月5日摄)。春节假期,“2022黄河横城冰雪彩灯艺术节”在宁夏银川市
新华社香港2月6日电题:狮子山下的舞狮人新华社记者韦骅“左眼精,右眼灵,红光万象,富贵繁荣!”“口食八方财,
正在进行围封或强制检测的葵涌邨居民在登记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新华社香港2月6日电 题:凝聚香港社会共克时艰
2月6日,航拍青海省西宁市雪后美景。受较强冷空气影响,2月5日至6日,青海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,古城西宁银装
[ 相关新闻 ]